|
||||||||||||||||||
|
夏季话养生
发布时间:2021-06-09 点击量:
大家好,又到了夏季,这个季节的养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一下。
夏三月,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
一、精神调养
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炎炎夏季,要重视心神调养。《素问》指出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嵇康《养生论》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
二、起居调养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室外活动,要避开烈日,并注意加强防护。午饭后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
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值得提倡的。不仅能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爽,消暑防病,而且能够锻炼身体。因为冲洗时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扩张体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没有条件洗温水澡时,可用温水毛巾擦身。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使用空调时,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纳凉时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且应远门窗缝隙。在树萌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不要时间过长。
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会使人得病。
三、饮食调养
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之说。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多。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阴阳学说则认为,夏月饮食不可过寒,食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
夏季致病微生物易繁殖,食物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因此,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四、运动调养
夏天运动锻炼,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公园、河湖水边、庭院空气新鲜处,锻炼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为好,有条件最好能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夏天应避免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运动,汗泄太多,不仅伤阴,也伤阳。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浴。
五、防病保健
(一)预防暑热伤人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乘虚而入,易致疰夏、中暑等病。疰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佳、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多、日渐消瘦。预防疰夏,在夏令前,可取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少吃油腻厚味,进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每天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g,飞滑石、炒麦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饮。
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是中暑的先兆。预防中暑: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曝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防暑饮料和药物,亦不可少。
(二)“冬病夏治”保健
小暑到立秋,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是最佳的防治时机,即冬病夏治。三伏贴每伏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能获得较好的保健效果。
|
|||||||||||||||||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网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