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主要
观测点
|
评估标准
|
分值
(Mi)
|
评价等级(Ki)
|
内涵说明
|
A
|
B
|
C
|
D
|
E
|
1.0
|
0.8
|
0.6
|
0.4
|
0.2
|
教学
队伍
20分
|
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
|
教师风范
|
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师德好。
|
8分
|
|
|
|
|
|
1.师德好的佐证:获校级以上的荣誉表彰或学生组织推荐的荣誉称号等。
2.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所任课程及教学效果资料和教改成果资料评价。
3.高职:专业课程负责人应为具有丰富职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4.A级应有省(部)级以上获奖项目。
|
教学水平
|
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有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及成果。
|
学术水平
|
学术造诣高,有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立项项目及成果。
|
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
|
教学团队结构
|
形成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并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教师和实验(训)教师。
|
4分
|
|
|
|
|
|
1.教学团队结构指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情况及实验教师比例)。
2.高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具有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比例≥70%。还要考察双师结构(即专任教师和职业界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
3.A级高级职称教师授课率应达100%,
高级职称比例30-50%。
|
整体素质
|
教师敬业爱生、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坚持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
教师培养
|
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措施得力,并取得实际效果。
|
1-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
教研和教改活动
|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8分
|
|
|
|
|
|
全体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并能提供教学团队开展教研和教改活动的佐证材料。
高职:有省厅级以上教研、教改立项项目及成果。
|
教研和教改成果
|
有省(部)级以上教研、教改立项项目及成果;发表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
教学
内容
23分
|
2-1课程内容[1]
|
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
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准确,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科专业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高职:职业技术)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课程;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
11分
|
|
|
|
|
|
设计课程要注重在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职:基础理论教学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突出产学结合特色,实践教学考核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
|
实践课程内容设计
|
设计理念先进,课程目标明确,实践教学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职业性(高职)和探索性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
教学内容安排
|
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
8分
|
|
|
|
|
|
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学时安排合理;确定课程的重点、难点及采取的解决办法适应生源情况和培养目标。
高职:要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要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
教学文件建设
|
有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系统完整,能充分体现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思想把握准确,实施有计划、有措施,成效显著。
|
2-3实践教学[2]
|
实践教学活动
|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
|
4分
|
|
|
|
|
|
高职: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实训教学主要由双师型教师和职业界兼职教师指导。
|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
在实践教学上有突出的改革与创新点,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
|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24分
|
3-1教学设计
|
教学理念
|
在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
8分
|
|
|
|
|
|
高职:能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要兼顾就业准备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
教学设计
|
能够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计。
高职:要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
3-2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
在教学中应用新技术;教师改变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多样化教学方法改革,因材施教,改革效果明显。
|
8分
|
|
|
|
|
|
教学应用新技术,实行讨论式、案例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改革应有举证材料。
高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要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
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探索考核模式改革。
|
3-3教学手段
|
信息技术的应用
|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有高水平的教学课件。
|
8分
|
|
|
|
|
|
高职: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训)。
|
教学
条件
15分
|
4-1教材及相关资料
|
教材选用
|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有高水平的自编教材)。
|
5分
|
|
|
|
|
|
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教材。
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信息包括网络资源信息。
高职:优先选用近年出版的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规划教材。
|
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
|
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或资料清单;实验(训)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在教材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建设方面有成效。
|
4-2实践教学条件
|
实验(训)教学条件的先进性、开放性
|
实验(训)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开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
|
5分
|
|
|
|
|
|
高职:建设具有真实或仿真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配套的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有满足教学要求、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利用效果好。
|
4-3网络教学环境
|
网络资源建设
|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成效明显,运行机制良好,并能经常更新,上网开放,能够实现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使用率较高,受益面大,在教学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
5分
|
|
|
|
|
|
网络教学资源: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教案、课件、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课程试卷、教学录像等。
建议上网必要的举证材料:教师成果、教学条件、教改、课程特色材料等。
|
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
|
网络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能满足教学需要,能提供完善的、先进的共享平台。
|
教学
效果
18分
|
5-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
|
校外专家、
校内督导组及同行评价
|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新增课程根据申报表4-5和5-2中所列材料,评估课程根据自评报告第7项材料)。
|
6分
|
|
|
|
|
|
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校内同行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应有客观形成的原始评价材料,并将主要原始材料录制上网。
|
5-2学生评教
|
学生评价意见
|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新增课程根据申报表4-5中所列材料,评估课程根据自评报告第7项材料)。
|
6分
|
|
|
|
|
|
评价材料包括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
5-3课堂录像资料评价
|
课堂授课质量
|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
|
6分
|
|
|
|
|
|
授课录像应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授课方法和手段。
|
特色
及政
策支
持
|
专家依据《2007年度河北省精品课程申报书》5-1中所报特色打分
|
80分
|
|
|
|
|
|
课程特色是在教学改革和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长期积淀形成的,体现本课程的优质风貌,可体现在课程建设思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环节等不同层面,对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
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
|
20分
|
|
|
|
|
|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机制、投入机制、激励机制及已评国家、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奖励情况。
|